近年來,安溪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茶”統籌的重要指示,抓實抓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茶產業發展決策部署,以創建國家首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為契機,以弘揚茶文化為引領,以做強茶產業為目標,以提升茶科技為支撐,以數字化為突破口,加強產地管理,保障產品質量,補齊產業短板,促進三產融合,提升品牌效應,構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的安溪茶產業發展新格局。
2022年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以1430.00億元連續七年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連續10年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2022年5月20日,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全域生態茶園風光如畫 (謝旭東 攝) 安溪以推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為抓手,挖掘茶文化特色,建設茶文化載體,培育茶文化人才,彰顯茶文化魅力,持續提升安溪鐵觀音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 全球農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保護與發展任重道遠 完成并公布《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保護發展規劃》(2022-2030年),編制《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保護管理暫行規定》,對農遺核心區實行嚴格保護;啟動建設發源地鐵觀音文化園及“鐵觀音小鎮”,建設提升溪禾山鐵觀音文化園、世界茶藝茶道文化交流中心等一批茶業“地標”工程;招商建設“宋元中國海絲演藝城邦”主題文旅綜合體。 二是推動茶文化輸出 “茶香農遺——駐華使節走進遺產地”推動茶文化輸出 連續多年舉辦開茶節,彰顯安溪茶人不忘愛茶初心,祈愿一年好豐景,讓安溪人一直能做好茶,賣好茶的美好愿景。特別是在2021年國際茶日,安溪縣舉辦“茶香農遺——駐華使節走進遺產地”國際茶日活動,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代表文康農,與十多個外國駐華使節一起走進安溪縣體驗安溪鐵觀音農業文化遺產;2022年7月28日—29日,安溪縣舉辦以“在發掘中保護 在利用中傳承”為主題的首屆全球農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保護與發展論壇,在我市掀起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賀信精神的新高潮。 三是推動茶文化演繹 中國歷史研究院、新華網主辦的大型茶文化史詩音樂劇《茶道:一葉乾坤》在北京進行公演,全劇融合3D全息技術。該劇在安溪演出時,更是將安溪茶香氤氳的特色體現得淋漓盡致:主角“華炎”設定為安溪人,入夢的地方選擇為安溪聚斯樓。明成化年間蘇龍創藝烏龍茶,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觀音托夢魏蔭種,乾隆賜名鐵觀音……這些著名的人與事,都在劇中得到獨特的演繹與展現。 堅持產業帶動,圍繞穩一產、強二產、優三產的總體思路,著力夯實茶產業發展基礎。不斷提升安溪茶產業競爭力。 生態茶園風光如畫 (謝旭東 攝) 生態上,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在全省率先實現石材行業全退出,并創新推行“山河共治”以及“山長制”,率先提出從縣域大生態、茶園小生態、土壤微生態3個層面,立體推行全域生態建設。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管理上,在全省率先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去化學農藥化等“減量化”行動;引入司雷植保、大司農等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實施茶葉綠色防控全程托管、統防統治;綜合運用聲、光、電、生物干擾技術,創立全國首個生物信息對抗與智能蟲害防治系統。2020年納入首批全國農作物(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創建名單。全縣茶園面積穩定在60萬畝,生態茶園覆蓋率達80%以上。 二是深耕精深加工,做優二產 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千畝茶工業園,實行一園多區,建設茶葉精深加工總部區、基底茶加工園區、茶葉包裝園區、茶機械園區、茶食品園區、茶器具園區、茶葉電商園區、茶葉倉儲物流中心等專業園區。八馬茶業數字化茶葉生產線和老茶陳化倉儲建設項目、安溪小罐茶現代化茶葉生產車間項目、禪心緣茶業茶濃縮液基底飲料項目、桃源有機茶新一代功能性茶產品項目等一批茶葉精深加工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在開發袋泡茶、速溶茶、茶含片、茶水飲料等快捷茶品,在茶多酚、茶氨酸等茶葉生物科技產品研發等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聚焦文旅融合,做活三產 “海絲茶源 茶旅圣地”受青睞 創新“現代農業+文旅”發展模式,在全國率先發展茶莊園業態,建成22座各具特色的茶莊園,“海絲茶源·茶旅圣地”線路入選農業農村部2020年中國美麗鄉村旅游(秋季)精品線路,每年吸引120萬人次以上的“鐵粉”蒞臨安溪體驗消費。茶機械、包裝、配套、物流等,培育文化創意、健康養老等新興業態不斷涌現。 密切“政”“產”“學”“研”“用”,致力科技創新,推動現代科技要素集聚,提升茶產業核心競爭力。 第六屆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框架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高級別培訓班 與國家級、省級科研機構合作,借助高端科研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一年來,安溪縣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所合作開展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狀況跟蹤研究項目,在茶界首發《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白皮書(2020)》《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白皮書(2021)》;與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合作推進安溪鐵觀音茶園生態系統多樣性與功能調控研究;與福建農林大學開展安溪鐵觀音和黃金桂優異品質形成的分子機制課題研究等一系列課題研究,聯合成立“茶生態億元”,探索茶產業基礎科學研究;福建省鼎藝科技探索推進茶葉深加工,開發生產鐵觀音藥用、保健、日用等系列茶科技產品,開創茶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二是人工智能 開展茶園管理人工智能試驗工作,與華為公司、合肥工業大學、中電科機器人公司等科研團隊試點開展茶園人工智能管理,團隊試驗機器狗于3月12日在安溪縣年年香茶園進行試運用,測試茶園地形識別能力和機器續航能力。 三是數智茶鏈 以發射“安溪鐵觀音1號”、“安溪鐵觀音2號”衛星為契機,融合安溪“數字茶業”云平臺、安溪鐵觀音數字地標監管平臺、縣域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茶葉氣候品質認證、省級農業智慧園建設等一批數字茶業項目,提高應用水平。
版權及免責聲明: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茶葉功效與作用表述僅供茶友參考,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喝茶不能直接替代藥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請遵醫囑謹慎食用。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或有疑問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原作者提供素材!